方案介绍
该项目依托高铁动车刹车片(以下简称钢背)系列机加工自动化制造为基础,引入数控机床,结合机器人上下料,自动化工装夹具,智能视觉检测系统,机器人自动装配,AGV自动物流系统,实现从毛坯到成品的智能自动化制造。检测、装配包装和物料自动流转,仓储,全过程的在线监控实时工况,工艺数据记录存储,在线修调等。同时配合MES管理系统逐步建立全面智能生产线,实现智能制造。
建设内容
总体框架
1智能设备数据采集
根据该厂的智能工厂规划,生产车间的设备包括数控机床、立式加工中心、智能检测设备三大类。
1.1数控机床、立式加工中心设备数据采集
针对数控机床、立式加工中心的特性及加工特点,采集以下数据:
机床开机关机时间、空闲时间、空转时间、加工时间、报警时间
机床的工作状态。实时显示机床当前所处的工作状态,如编辑状态、自动运行状态、MDI状态(手动数据输入方式)、试运行状态、在线加工状态等。
程序信息。正在运行哪个程序(零件),程序运行到哪一行等。
零件加工数量。
当前刀具号。
当前机床转速、进给、倍率、主轴负载。
坐标信息。能够实时反馈机床当前的坐标情况,包括:绝对坐标、机床坐标、相对坐标、剩余移动量等。
报警信息。能够实时反馈机床是否有报警,报警号及报警内容。
1.2智能检验设备数据采集
针对智能检测设备的特性,实现对设备运行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及结果进行管理,包括检验的检验频率、合格数据、不合格品数据等信息,并与作业计划进行管理,实现自动化检验管理。
1.3设备状态看板
利用机床的数据采集和在线监控技术,自动采集工艺关键参数等相关数据,以车间大屏幕为终端,实时显示设备状态,设备当前加工的产品,制造的工艺参数等,并针对每台机床生产任务的视图和分析功能,通过直观的图形、数字来表示,并可提供机床的负荷视图。可浏览单台设备的计划时间段内的生产负荷情况。可以查看每台设备、在任意时间段的任务负荷、任务正点完工、延迟完工、机床利用率等信息,便于进行能力平衡调整。
1.4统计分析
统计分析功能的主要使用对象包括计划员、调度员、车间管理人员、公司领导等相关人员。主要统计分析以下内容:
机床24小时实时状态图
操作工的效率、机床利用率(OEE)
机床加工程序信息、加工的工件数量统计
机床开机时间、机床停机时间、机床故障时间、机床运行时间统计
机床利用率、开机率等,以及每天/每周/每月走势图
故障状态统计
各种形式的日报、周报、月报、季报。
2.MES系统软件规划
该厂目前采用手工管理模式进行企业的生产制造管理,需要从工艺、生产计划、作业计划、库房管理、检验管理、设备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规划。
2.1工艺规程管理
工艺规程是车间生产制造的指导性文件,工艺规程管理根据工艺规程的管理流程,实现对工艺规程编制、审核、审批、下发管理。
2.2生产计划管理
根据客户销售合同,结合生产线的生产能力,进行生产计划的编制与审核。
2.3车间作业计划管理
车间作业计划是车间现场制造执行的最小任务单位,是根据生产计划、工艺规程生成的工序级作业计划。
车间作业计划由计划员根据生产订单的工艺要求,手工生成并下发给现场操作人员。
2.4仓储管理
库存管理功能主要是针对车间的库房进行管理,支持车间物料的出库、入库、盘点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管理。针对若克的管理现状,主要设置原材料库、在制品库、成品库等三个库房:
原材料库管理:根据生产作业计划,调度员进行原材料的出入库、台账管理。
在制品库管理:将需要进行外协热处理的产品,设置在制品库,统计在制品的出入库、台账等信息。
成品库管理:针对检验合格的产品,设置成品库,统计成品的出入库、台账等信息。
2.5车间执行管理
车间执行管理的主要使用对象为车间操作人员,主要涵盖作业计划接收、作业计划开工、首件送检、完工送检等功能。
2.6检验管理
检验管理使用对象为车间质检人员,主要针对首件检验、完工检验、不合格品审理等信息进行管理,并提供相关统计分析功能。
2.7设备管理
设备管理主要针对生产线的设备进行管理,包括设备的基础信息、设备维修、设备保养等过程进行管控。
2.8生产进度看板
主要展示车间个工种在月、周、日的周期内,需要完成的任务数及已完成的比例。
2.9基础资料管理
基础数据是系统进行生产执行、追溯的基础,用于保证系统运行的完整性、正确性,以及未来系统的可扩展性,对各种业务对象和逻辑结构、业务流程、表单架构等进行灵活的配置和部署,以适应灵活多变的业务。
基础资料的管理主要组织机构管理、人员管理、岗位管理、生产日历定义、物料管理、库房库位定义等内容。
2.10系统管理
系统管理模块是维护系统使用和运行辅助模块,分为角色管理、用户权限管理、数据字典管理、日志管理、业务流程定义等功能。